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焦全才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画里人生左笔传奇——焦全才的艺术人生

2014-08-05 15:29:51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张文欣
A-A+

  画家们的作品虽风格各异,不过大多都走过了一条从热爱开始,中间经过勤学苦练,最后取得成功的道路。对于焦全才来说,这条道路却显得格外漫长和曲折,中间还有那么多的磨难和艰辛。

  焦全才1939年出生于洛阳伊川县白沙乡一个农民家庭。焦家世代耕读传家,文化根基深厚,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少年的焦全才受到文化熏陶的同时,也因背上“家庭成份”的包袱而初涉人生就步履蹒跚。1958年,聪颖好学的焦全才因升学无望,辗转到豫西山地一个煤矿当了一名矿工。不久,一次更残酷的打击猝然降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失去了右手,左手也只剩下三根半伤痕累累的指头。二十多岁,正是风华正茂,充满青春憧憬的年纪,却在转瞬之间成为肢体残缺的残疾人。无数次地咀嚼了绝望和迷惘的痛苦之后,年青的焦全才终于在逆境中奋然而起,面对巍峨的矿山和高耸的井架,他暗自发出誓言:学画!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

  从此,焦全才开始了他漫长艰辛的艺术跋涉。那时候,他被派去看守矿井口,一个个矿车皮就成了他的素描板。风景静物,人物肖像,他用粉笔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勾勒描画,画着他的生活,也画着他的理想。一列列矿车在十几里长的轨道上来往奔驰,这也等于焦全才的习作每天都在矿区巡迴展出。不久,他就被抽调到矿工会当了宣传干部,主要任务就是画画。画板报,出特刊,画宣传画,焦全才敬业执着,乐此不疲。这是他的工作,也是那个时代的美术爱好者们锻炼提高的机会和过程。独臂的焦全才站在高高的架子上伏墙作画,下面是一群热情的指点评说的矿工,这成了那时矿区的一种文化景观。再后来,在矿区已颇有些名气的焦全才又被选拔到子弟学校任美术教师,他的人生,已经和画画,和美术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就这样,执着和勤奋勾勒着春秋寒暑,心血和汗水浸染着岁月沧桑,青年焦全才渐渐也变成了“老焦”,他在矿区被人们亲切地谑称为永远的“一把手”,他的画,他的传奇经历,在陕县、三门峡地区也渐有名气。有人向他索画,他给人家画牡丹,画荷花,开始以“左笔全才”题款自署。

  七十年代末,新时代刚刚翻开扉页,敏锐的焦全才就在他任教的学校办起了豫西地区第一个美术班。顶着种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焦全才全身心投入其中。洛阳、郑州、苏州等地的美术院校的教师,被他千方百计请来作授课辅导。短短几年间,就有20多名美术班的学生考进了各类美术院校。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老焦和他的美术班声名鹊起,就连洛阳、三门峡等地的学生也纷纷来这里求学。出了名的焦全才后来又被三门峡职业中专“挖”走,领衔办美术班。

  十几年间,经焦全才培养送出而考入各类美术院校的学生有五百名之多,“焦老师”在莘莘学子和众多家长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渐渐也有人开始称焦全才为美术教育家。但他为人却一直很低调,平易,朴实,谦虚,时时处处都把自己当成个小学生。他向老师们虚心请教,还经常搬个凳子坐在学生后面听课。一有机会,他就四处访师观摩,稍有余暇,他就伏案挥毫作画。从美术理念到绘画水平,他就这样不断充实提高着自己。

  身为高级美术教师,退休以后又被河南国画家协会聘为办公室主任的焦全才,可谓功成名就。但他竟又在逾花甲之年自费到西安美院国画系、天津中国美协花鸟画高级研修班学习,拜何水法、霍春阳、赵宁安等名家为师,虔诚学艺。

  焦全才摆脱了繁杂事务的羁绊,开阔了眼界,加上他的勤奋和执着,日日挥毫,笔耕不辍,这使他画艺大进,颇有日新月异之概。焦全才本来就有很好的绘画实践,因此名师的指点常会使他找到顿悟的感觉。不过他虽师名家而不泥于名家,他认为师法造化自然才是艺术的真谛。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他创作题材和灵感永远喷涌不竭的源泉。在他的笔下,不仅有菊香荷韵,玉兰凌宵,还有不常入画的农家果蔬。白菜罗卜这些寻常菜蔬,在他的画中竟都是那样清新水灵,亲切可爱。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竟然还把红薯作为描摹对象,带进了国画创作的大雅之堂。红薯为粗粮,物资食品匮乏时代曾是中原百姓三餐之主食,实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之物。但古往今来,却从来没有人在画中表现过它。在焦全才的国画红薯系列中,多用传统写意技法,以土红辅土黄作为块茎的主色,用淡墨或焦墨描绘茎蔓薯叶和荆篮、锄头、草帽之类的饰物,画面在朴实明快生动中还隐隐透出一种亲切的沧桑感,令人回味无穷。焦全才的“红薯”画一问世就广为人们称道,代表作《乡情》还入选“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

  焦全才的花鸟画取材广泛,但都是他在生活中熟悉,并认真观察、感受过的景物。他重写生,还借鉴了水彩画的一些表现手法,用墨浓重沉着,骨气丰满,设色则清新亮丽,丰富自然。在焦全才的画中,没有清高和孤傲,没有张狂和矜持,人们从中体味感受到的,是画家对于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回忆,对宁静、和谐,对多姿多彩的丰饶意趣的讴歌与赞美。

  就像在漫漫长途的跋涉之后,终于找到并攀登上了风景秀美的高地,焦全才近些年来的青铜器系列创作,才真正展示了他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艺术面貌。青铜器为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文化符号,既是礼器也是重器,既有庄严、肃穆的外形之美,也有象征文明、秩序、稳定、和谐的丰富内涵。焦全才受河洛文化熏陶浸润已久,他的老家洛阳伊川就是闻名全国的青铜器之乡,这些文化元素终于在他的寻觅中凝聚于自己的笔端。以青铜器入画,虽有吴昌硕、齐白石的先例,但或为清供雅玩,或作为背景淡化,终未成为他们创作和画幅的中心。而全才先生则大胆将青铜器作为主角,重笔勾勒,同时又辅以高山流水青松老梅或各色花卉,青铜器写实,古树花卉写意,兼以宋体字配文,将厚重、豪迈和清雅、诗意融为一体,不拘一格,别开生面。这是一种题材和形式,笔墨和技法的创新,也是一种深入的文化开掘,这些画既可登公众场所之“堂”,亦可入家居书房客厅之“室”,因此,全才先生的青铜器系列一面世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好评,深为社会各界人氏喜爱。

  全才先生花鸟画创新的素材,一为极寻常的乡野僻壤之物,一为极神圣的殿堂庙宇之器,却都被他撷来入画,这是国画创作实践中颇为有趣也颇可玩味的一道风景。其实,更令画坛感佩赞赏的,也正是他这种热爱生活勤于思考的创作态度和敢于创新多变不拘的艺术激情和胆识。,

  勤奋耕耘的焦全才终于在自己的花甲之年后撷取了累累硕果,国画《春姑娘》获河南省十届美展金奖,并有作品入选全国十届美展和全国七届水彩水粉画展等重要展览。2006年,他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步入了这个神圣的艺术殿堂。

  这些年来,他更有多幅作品先后在《美术》、《中国画》、《中国画家》、《国画家》、《水墨传承》、《书画研究》、《美术学刊》以及《美术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发表,并多次应邀参加重要的画展和文化交流活动。比如,第四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第二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中原文化香港行·河南国画名家展,“绿色和谐”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中国梦·广安情”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等等。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河南电视台也录制播放了他的专题节目。

  2013年春,继两次父子画展之后,焦全才和其子、著名媒体人、河南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焦书晖在郑州举办了“彩墨画语”焦氏父子绘画作品展,这次由河南省文联主办的高规格画展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画坛的一段佳话。

  焦全才现在虽已年过七旬,但却显得更为紧张忙碌。不过,他虽忙但却快乐着,总是红光满面,步履矫健,精神矍铄的样子。他的这种形象和状态,似乎给艺术青春的焕发也能增强生命活力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实证。到了孔夫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全才先生现在对什么会员呵,获奖呵,荣誉呵,金钱呵这些名利之类的东西皆淡泊处之,他最关心的,是如何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当然,经历过贫困生活磨难的他,关心的还有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近几年来,他多次以作品拍卖所得和捐赠作品的形式,先后为公益事业捐款数十万元。

  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艺术境界,也就是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吧。全才先生经过艰苦跋涉终于进入的这种境界确实带给我们许多感动和启发。当我们评说焦全才的人生硕果和艺术成就的时候,切莫忘记,他的拼搏,他的攀登,他的探索,他的创造,靠的仅是一只左臂,三根半残缺的手指!他把艰辛和绚烂画进了五彩缤纷的画里,他用坚毅和奋进书写了一段感动画坛的传奇。

2007年1月7日于洛阳

2014年7月26日修改毕

作者系原洛阳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焦全才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